日前,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京质贷”质量融资增新业务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关于开展“京质贷”质量融资增信业务工作的通知,详细解读配套的金融产品赋能企业发展的实践成效。
据介绍,推行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旨在将企业质量信用、管理水平、品牌价值、技术基础及创新成果等核心要素,全面纳入金融机构信贷评价体系和风险管理模型,通过优化金融服务供给,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企业走以质取胜之路,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换言之,以前企业贷款,银行主要看营收、资产。现在不一样了,企业的质量信用好不好、管理水平高不高、有没有好品牌、技术过不过硬、有没有创新成果,这些都能算进银行贷款的评价里。这样一来,企业能更容易借到钱,也更愿意在质量上多下功夫,我们身边的好产品、好服务也会越来越多。
“京质贷”融资增信工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可控、协同推进”的原则,核心是四个贴心举措。一是定制化融资服务,可以理解为企业质量信用高、有质量管理认证、品牌响,就能拿到成本低、放款快的贷款,专门帮实体企业把质量做得更好。二是明确“双向”实施范围,只要企业重视质量发展且在质量领域表现突出,均可申请;同时,鼓励符合条件、具备服务能力的金融机构纳入合作名单,形成政企银协同格局。三是规范全流程管理,实现流程透明,从申请受理、核实材料,到放款、贷后跟踪,四个环节清清楚楚,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和银行各司其职,确保高效衔接、规范运作。四是搭建质量要素清单,实现“信息共享”。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归集企业质量信用、管理、品牌、基础、创新等五大类质量要素信息,实现与合作金融机构的数据共享,为信贷审批提供精准依据。
针对北京企业技术密集、创新活跃的特点,已推出的“京质贷”相关产品突出三大优势。一是“一户一策”,根据企业质量表现和经营特性设计融资方案。二是“审批快”,用大数据技术简化流程,不用企业跑断腿,放款效率大大提高。三是强化贷后跟踪,在资金监管基础上提供持续金融服务。通过前期试点,北京市已经有24家企业拿到了1.2亿元融资,涉及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有效提升了企业质量投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与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等部门的协同,结合首都产业特色和企业需求,充分发挥政策合力,进一步打通质量与金融的连接通道,推动企业质量要素深度融入信贷评价模型,指导金融机构开发更多定制化产品服务企业,通过“京质贷”等举措加速构建质量与金融良性互动的生态体系,让更多重视质量、深耕创新的北京市企业获得精准融资支持,为首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