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务诚信
请输入企业名称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请输入法人代表名称 请输入失信被执行人名称
当前位置:首页 >信用要闻
刘瑛:知识产权信用创新性转化传统文化
2025年7月22日来源:人民信用
分享到:

刘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信用学会副会长兼知识产权信用专委会主任)

北京信用学会学术委员会座谈会于2025年06月21日在学会所在地会议室召开。北京信用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l刘瑛教授以《知识产权信用创新性转化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了会议发言,并简要阐述自己的看法。

“第二个结合”为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文化底蕴,而知识产权信用体系的完善又为“第二个结合”提供了实践场域。二者的深度融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体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治理中的创新性转化。知识产权信用体系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提供了路径。一方面,通过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形式,将“少林功夫”“海南黎锦”等文化资源转化为可交易的资产,既保护了文化多样性,又为传承人带来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信用评价机制可引导文化开发主体注重文化“灵魂”的传承,避免功利化滥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修订若能纳入知识产权内容,将进一步完善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律框架。这种“保护中开发、开发中创新”的模式,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市场环境中焕发新生,实现了“第二个结合”的实践价值。知识产权信用体系的构建,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信用文化,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文化桥梁,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

(供稿:北京信用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处)

编辑:超级管理员 打印 关闭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管理运营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