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务诚信
请输入企业名称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请输入法人代表名称 请输入失信被执行人名称
当前位置:首页 >信用要闻
周荣华:“第二个结合”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
2025年7月22日来源:人民信用
分享到:

周荣华(北京信用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

北京信用学会学术委员会座谈会于2025年06月21日在学会所在地会议室召开。北京信用学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周荣华研究员作《“第二个结合”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的发言。周荣华研究员对此主题进行了如下阐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结果:一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是传承、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文明、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个结合”对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层面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理论支持。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相关论断(例如,马克思主义的信用理论),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念、伦理道德等,可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理论体系提供指导和理论资源,特别是为创建信用学提供基础理论。

二、实践层面

“第二个结合”对推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有:

(一)增强信心

“第二个结合”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支撑。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这一重大命题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紧密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深厚的思想根基和价值引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个结合”可以增强我们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增强了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体系,与西方不同,没有先例,但我们要有自信,相信能够建设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信用发展之路。尽管我国社会信用建设中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要有自信,我们一定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

(二)坚定价值目标

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以和为贵”等理念相结合,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价值目标和前进方向(社会目标)。这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目标,建设信用社会。达成信用社会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价值目标和前进方向。

社会是一个多属性的综合体,从不同的性质维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社会。例如,法制社会、信息社会。信用社会是社会信用高度发展的社会,所谓高度发展是指社会信用处于良好生态之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信用形式被广泛应用,信用成果为个人与组织充分享有;第二,个人和组织诚信素质高,社会信用秩序健康和谐。

信用社会是一个衡量全社会信用化程度的概念,不同于征信国家概念。信用社会是从整个社会范围衡量、标识社会信用水平的概念,反映社会信用文明程度和社会成熟程度,表明整个社会的信用处于高度发展的状态,核心标志是普遍高效的信用应用及人们对信用福利的充分享有、信用主体诚信素质的高水平状态和信用秩序的健康和谐。

综合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社会信用体系架构目标;第二,重点领域社会信用建设目标,主要是政务、商务、社会事业及公共生活与司法等领域诚信水平大幅提升。第三,信用形式应用目标,主要是各种信用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得到充分应用,更好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在支撑“放管服”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第四,社会信用建设社会效果目标,主要是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和经济社会秩序显著好转等。这些具体目标都统一于信用社会的总目标。

(三)丰富文化内涵

“第二哥结合”也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是文化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这里是指精神层面的文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文化具有多维度多方面的作用意义,对主体道德素质提高、正确价值观和社会风俗习惯形成方面的作用意义是其重要方面。这些方面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也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成果。其实质是传统文化孕育、促进现代文化,现代文化延续、发展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

(四)促进国家治理

“第二个结合”可推动国家治理创新。在国家治理实践中,“第二个结合”这一重大命题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伦理规范等相结合,创新发展国家治理理念、方式和手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国家治理则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目标,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成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社会信用体系通过赋能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治理领域,促进了国家治理,从而使社会信用体系的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供稿:北京信用学会学术委员会秘书处)

编辑:超级管理员 打印 关闭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版权所有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管理运营
回顶部